常见的颜色混合有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平均法混色

平均法混色过程中,色调的确定与加法混色的原则相同,因此也有人把平均法混色归入加法混色之中。但是,究其细节,其原理与加法混色有所不同,得到的混合光的能量、亮度也均与加法混色不同,这也是其命名的根据,因此单独作为混色过程的一类更为合理。

平均法混色又分为空间平均混色和时间平均混色。

空间平均混色:
在空间上非常靠近的色点,当其对人眼的张角小于1°并离开人眼有一定距离时,人眼就无法分辨这些色点,它们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细节比感光细胞的细微结构还小,此时在视网膜上会发生色光混合,这就是空间平均混色。电视荧光屏可以产生各种颜色就是根据此原理,一般选用红、绿、蓝三色荧光粉来复现各种颜色。

并置混色又称「视觉混合」,即某些构成的网点或线条极其微细,而在一般距离外观看比较难以分辨,因此,当我们的眼睛中,同一部位的网膜上,同时接受到两种以上的色光刺激,于是在网膜的同一部位上,形成混色现象,由于某些部分重迭而产生负混合之外,其余的部分并无混色作用,而眼睛却看见了另一种混合色,这种混色原理称为「并置混色」。又因为其混色之后的明度为原来明度的平均值,又称为「中间混合」或「中性混合」。

如彩色印刷物,分别以红、黄、青、黑等四色的网点构成,即并置混色的原理。有一种格子布,其经纬线交互往来穿过布面或底下,交织而成,也是并置混色的例子。秀拉SEURAT1859~1891的点描画作品,其显色效果也是一种并置混色。另外,电视,画面也是由极细小的色线并置而成。
时间平均混色:
当不同颜色的闪光快速相继刺激视网膜的同一部位时,也会发生平均法混色过程,比如麦克斯韦圆盘实验中,快速旋转表面有不同颜色区域的圆盘,则可以看到混色现象,这种混色过程也叫时间平均混色。
在色彩的实验上,常用两种以上的色纸在转盘上,快速回转而产生混色现象,其明度相当于两种以上色彩的明度相加之后的平均值。因为圆板在回转时,板上颜料的色调会变得比较淡。这也是利用物体的反射光线,在网膜上混合的一种作用,其混色作用会产生中间性质的色彩,也是中性混合的一种。若以适当的面积比的任一补色对相配置在一起,回转时看起来,不会变白,也不会变黑,而是成一种灰色。
平均法混色得到的色光能量、亮度在感知过程中是空间或时间的平均,这也是同加法混色的一大区别。
相关知识:
麦克斯韦圆盘实验

麦克斯韦早在1849年在爱丁堡的福布斯实验室就开始了色混合实验。实验主要就是在于观察一个快速旋转圆盘上的几个着色扇形所生成的颜色。麦克斯韦和福布斯首先做出的一个实验是使红、黄、蓝组合产生灰色。他们的实验失败了,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蓝与黄混合并不象常规那样生成绿色,而是当两者都不占优势时产生一种淡红色,这种组合加上红色不可能产生任何灰色。
除了同时混色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实现加法混色。

例如,将红色和绿色分别涂于一个圆盘的两半圆表面,然后使该色盘高速旋转,由于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可以观察到红色与绿色形成的加混色即黄色,这样的混色称为继时混色( 也称时间混合法)。另外,对于在空间上非常靠近排列的色点,如红色和绿色,当其离开人眼有一定的距离并对人眼的视觉张角小于1’时,人眼就无法分辨这些色点,只能观察到它们混合成的黄色,这种现象也是加法混色的一种,称为空间混色。
彩色电视、彩色印刷等的颜色再现,以及一些印象派画家采用的点彩描画方法等,都是应用空间混色法的原理而达到混色效果的。一般,同时混色得到的混合色的亮度,是参混色的亮度之和,而继时混色或空间混色得到的混合色亮度,则为参混色亮度的中间值,所以继时混色和空间混色有时也称为平均混色。

(本文内容取自多个资料,其中红色文字可以理解,又有点奇怪,就是它的颜色混合原理是加法混色还是减法混色?存疑—-博主注释)

相关资料:
1.普通光谱仪用于混色物理实验陈思,马世红
2.百度百科:麦克斯韦
3.http://yipchikin.net/yipchikin/criticism/colour/bk49/bk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