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历时八年!安徽华茂集团“织物版”五星红旗为“飞月”增光添彩》中国纺织报/华茂之声
02.《中国航天科工那些参与嫦娥五号月面工作的神器》中国航天科工
03.《不褪色不变形,月面展示的首面国旗出自武汉这所高校》武汉发布
04.《月球上第一面织物五星红旗,“湖北制造”》湖北日报
05.《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嫦娥五号“织物版”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成功展示》武汉纺织大学
想知道的问题:
1.之前是什么样的五星红旗
2.织物五星红旗的纤维构成
3.织物五星红旗的染整方式(是绣的还是染的?颜料还是染料?)
1.之前是什么样的五星红旗
根据02资料: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完美互拍实现中国国旗首次亮相月球;
2018年12月0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国旗带向月球背面;
前面两次的国旗都是喷涂的。
嫦娥三号:中国化工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用特殊工艺和特殊合成树脂、颜料制作了这两面国旗。
嫦娥四号:嫦娥四号着陆器、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上有两面五星红旗也是喷涂的
当然,这种涂料也是非常厉害的:
三号:用特殊工艺和特殊合成树脂、颜料制作了这两面国旗,使国旗既能克服环境变化冷热交替时的温差,也能应对紫外线电子和质子等高分子射线的冲击,还能应对月球黑夜的超低温。同时,国旗的涂覆材料和工艺还可以抵抗月球上高剂量的辐射,在外太空极端环境下始终保持五星红旗的鲜艳颜色。”
四号:为了让国旗在月球背面不褪色,我们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和工艺,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终于研制出这种特殊的五星红旗。
2.嫦娥五号的织物五星红旗的纤维构成
根据03资料:
这面五星红旗的材质主要采用芳纶和锦纶构成。
为提供符合标准的芳纶材料,烟台一家纺织企业还单独开了一次纺车,才符合技术指标,但是芳纶本身不耐强紫外线,他们利用小分子调控技术实现了芳纶纤维的结构调控及颜色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极端紫外条件下优良的耐日晒牢度。芳纶和锦纶的结合则采用了独特的纺纱技术,让二者实现紧密结合。
这里提到的烟台企业,笔者猜测为“烟台万华”
而独特的纺纱技术,根据01资料,应该为“安徽华茂”实现的。
3.织物五星红旗的染整方式
根据03资料:他们利用小分子调控技术实现了芳纶纤维的结构调控及颜色构建;
这里的芳纶应该使用了原液着色,也就是在纺丝之前的阶段就加上了颜色。
根据01资料:
其中应该有染色工艺,也就是说对于材料中的锦纶应该使用的是染色工艺。
在纺纱、织布、染色、缝纫等“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华茂人依靠严格的品质管控技术,满足近于“苛刻”的质量要求,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技术,攻克了纺纱生产难关,针对纤维上色率低,发明了适应高低温上染的工艺方法,解决了鲜艳度、粘性、缝纫平整度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国旗的航天品质,终于成功研制出符合登月要求的第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
那么红旗还有黄色的五星,是如何上去的呢?
根据03资料:
“那么这面国旗上的五角星究竟是绣还是印上去呢?团队成员想在制作上更多地体现中国元素,觉得绣上去更有质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汉绣,尝试用汉绣技术将五角星绣在旗面上,反复尝试后发现,刺绣的线与旗面材料收缩不一致,容易导致起皱,最终放弃刺绣,改为印五角星,然后套上黄色。他们又想到采用蚕丝,普通蚕丝并不耐受紫外线,最终还是被团队采用“整理”技术克服,将蚕丝用在了这面国旗上,最大限度体现中国元素。
所以先印后套色,这是典型的“拔染工艺”,也就是先通过破坏原有颜色,再上染其他颜色。所以黄色应该是套染(或套印)上去的。
文中提到了串色问题,整理技术,英文是Finishing就是最后的加工技术。
在05资料中有提到这项技术:
“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制备了微纳米蚕丝粉体,利用其与颜料粒子的协同作用,从本质上解决了极端条件下颜料热升华及热迁移牢度问题。(这解决了串色问题)
在04资料中有提及:
又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团队利用小分子调控技术为蚕丝粉体、芳纶等材料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在保护国旗颜色的基础上,解决了耐高剂量紫外线辐射的技术难题。(这是整理技术)
但是,综上都是根据资料,经过笔者与武汉纺织大学老师了解,他说这面旗帜是印的,用于锁边的缝纫线是染的。
那么就出现这样的加工可能了:
1.无论是红色的底还是黄色的五星都是印上去的。双面印花
2.采用的是颜料,所以是涂料印花
3.为了防止印花串色,采用了“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
4.为了体现中国特色加入了蚕丝颗粒,(之前想采用的汉绣)
5.为了抗紫外等外界环境因素,使用了:“小分子调控技术”整理技术,应该是涂层包覆
上图文字写的:汉绣国旗,绣线,锦纶;这应该是最后放弃的汉绣国旗。
参考资料:
嫦娥三号上的五星红旗不一般
https://news.163.com/13/1216/21/9G8D3V3O00014JB5.html
嫦娥四号背后的故事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9-04/doc-iicezueu3286015.shtml
2020年12月8日补充
2020年12月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