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由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和著名心理学家荆其诚研究员共同主持的“中国颜色体系问题研究”课题,经过六年多的努力研究完成。

该研究建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的理论模式,并研制出“中国颜色体系样册”。

颜色体系是以人的视知觉为依据,经科学地定量描述后,把物体表面色按某种规律所排列的立体模型;

在颜色体系中,每一种颜色均有其确定的位置,并可定量地表示出来。一些国家按照自己的颜色理论编制了各种颜色体系模式和标准实物样品,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国颜色体系的理论依据:

(1)中国颜色体系采用三色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在确定中国颜色体系及编排原则、标定方法等方面应注意国际交流的方便和实用等因素,并应考虑到与国内各行业现有的专用色谱的兼容关系。

(3)对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的明度、色调和彩度的均匀分级,应进行中国人眼的心理物理验证实验,提出基础色度分级。

(4)颜色样品的色度测量方法、照明和观察条件要符合国际颜色测量新的发展趋势和规定。

编制原则的特点:

(1)经过对世界现行颜色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分析消化了美国的孟塞尔体系,“中国颜色体系”的编制原则是既要符合当代色度学原理,又要照顾到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习惯使用要求,决定采用颜色三属性(色调、明度、彩度)做为颜色空间的三维坐标,并以红、黄、绿、蓝、紫五基色为色调环上的主色。该体系采用视觉等距原则划分三维坐标的量级。色调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与CE1931色度图保持一致。

(2)确立以D65光源及10°视场作为样片标准的测量条件。此条件和国际颜色测量发展趋势相符合。

(3)为实现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中的明度、色调、彩度变化在视知觉上是等距的理论原则,进

行了“中国人眼视觉特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1)通过“颜色样片明度视觉等距编排评价实验”中得到“中国人眼明度与三刺激值Y的关系”结果,经数学回归计算并多次推导后得到中国颜色体系V/Y关系式,再进行V与Y的转换,才得到了理想的中国颜色体系明度理论值。

(2)在“颜色样片色调、彩度视觉等距编排评价实验”的两个实验中,得到中国人眼对色调等距评价结果。尽管已采取对观察者在选择样片次数上加权计算色空间三刺激值,但这些结果的色度坐标点在CE色度图上的分布仍不很理想,为此采用数学多项式曲线拟合,反复计算,逐点圆滑,进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坐标值。

通过上述三个系列实验和大量计算,最终得到了颜色空间中1368个色度理论值,提出了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均匀标尺理论值,实现了中国颜色体系理论框架设计。

标识方式:

标识方式为H V/C

H为色调,分为5个主色红、黄、绿、蓝、紫,排序方式为逆时针方向。

V为明度,由0到10级,共计11个等级;


C为彩度,以立体中心轴为0,向外增大,表征颜色浓淡程度。

色彩图册的宽容程度在早期为:

无彩色系样本:DE<1.5

彩色系样本:DE<3.0

2006年调整为:

无彩色系样本:DE<1.0

彩色系样本:DE<3.0

中国颜色体系样册的样片标准值可在《GB/T 15608-2006》中查到;

数据的测量条件是:D65/10°,0/45

1994年6月《中国颜色体系样册》第一版(GSB A26003-94)发布,共有1322个颜色;

目前的《中国颜色体系标准样册》GSB16-2062-2006有5139个颜色,由深圳海川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