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为何Lab选用红绿黄蓝?而不是常规的三原色?

思考:
我的看法是首先三原色生成的颜色空间会小,无法涵盖所有颜色范围;(如下图)


另外,只有十字坐标才能生成一个平面,所以必须选用两个色光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必须是互补的,且被大家容易理解的;

而Lab理论上它概括了人眼所能看到的所有颜色,也是一种基于人眼视觉原理创立的颜色模式。

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人们发现人眼对六种颜色不会混淆,那就是红对绿、蓝对黄、黑对白;
这使人们猜测人眼中或许存在某种机制分辨这几种颜色。
于是有人提出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三条颜色通道,分别是感知颜色的红绿通道和蓝黄通道以及感知明暗的明度通道。
这种理论得到了人眼生理学的证据支持。

人类真是进化的宠儿,研究表明只有灵长类以上的动物才有蓝黄通道,其他部分动物只有明度通道和红绿通道,大多数动物只有明度通道。这意味着人类要比其他动物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得多。
当然,如果某些人的眼睛中缺失了某条通道,就会产生色盲。

1932年,国际照明委员会依据这种理论建立了Lab颜色模型,并在以后的色貌中对这种模型作了和修订和补充。

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德国物理学家赫林(E.Herins)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
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蓝、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设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
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产生黑色感觉。对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因为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明度,即含有色成分,所以每一颜色不仅影响其本身素的活动,而且也影响白一黑视素的活动。
根据赫林学说,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组合产生各种颜色感受和各种颜色混合现象:
感光化学视素 视网膜过程 感觉
白—黑 破坏建设 白黑
红—绿 破坏建设 红绿
黄—蓝 破坏建设 黄蓝

总的来说三色理论和四色理论都对;
三色理论适合应用,学习上手简单,多被用来用于颜色匹配行业(印染、涂料等)的教学和实践;
四色理论适合于建立全范围的颜色空间,适合于理论的模式的建立,所以Lab可以表现最大的色域;

编写于:2015.9

修改于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