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瑞利(Rayleigh)散射
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基本相同,频率变化小于,相应的波数变化小于,通常称它为瑞利(Rayleigh)散射
瑞利散射是一种光学现象,属于散射的一种情况。又称“分子散射”。粒子尺度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其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是不一样的,该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四次方成反比。
比如:蓝天 就是由于瑞利散射产生的

第二类是米散射
米散射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米(Gustav Mie,1868—1957)于1908年首先提出,因此得名。
粒子尺度接近或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又称“粗粒散射”“大颗粒散射”。
粒子尺度接近或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其散射的光强在各方向是不对称的,其中大部分入射光线沿着前进方向进行散射,这样的现象称为米散射。

(1)尺度数α
散射的程度变化是粒子半径(r)与辐射波长(λ)比例的函数。
因此常引用无量纲尺度数α = 2πr/λ作为判别标准:
当尺度数α远小于0.1时,可用瑞利散射;
当尺度数α≥0.1 时, 需用米散射;
当尺度数α>50 时, 可用几何光学。
通过精确计算散射场可以发现,当粒子尺度很小(远小于0.1)时,米散射就简化为瑞利散射,而当其尺度较大(α>50)时,米散射的结果又与几何光学散射导出的结果一致,所以米散射理论是球状粒子散射的通用理论。

对于实践来说,可以使用Mi散射判断材料的粒径与散射能力的关系,比如颜料的粒径与遮盖度的关系;
因为折射率和粒径综合起来对散射都会有影响
比如对于钛白粉和一些颜料 当粒径为波长的一半时候,散射最大,也就是遮盖度最大。
而对于折射率更小的一些颜料,当粒径为波长大小的时候,散射最大。